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任选课,是音乐学的学生在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、中华民族音乐等专业必修课之后,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的扩大音乐视野、提高综合音乐素质、音乐修养的应用型课程。主要内容:晋剧、蒲剧、北路梆子、上党梆子、祁太秧歌、左权小花戏、二人台、孝义碗碗腔、晋北道情耍孩儿等。旨在培养学生对山西地方戏曲的热爱,了解当地民众的审美趣味,从而对本土 音乐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。
山西作为地方音乐之乡拥有54个剧种,占全国六分之一。独特的地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们的生产方式、生活习俗、地方语言,赋予山西地方戏曲以当地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的传统地方特色。本课程运用民俗学、艺术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。对晋北、晋中、晋南等地的代表性剧目进行欣赏与分析,了解这些地方戏曲的方音、唱腔、曲调以及伴奏乐器的特点。通过戏曲常识的教授以及图像资料的欣赏,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,并进一步了解戏曲知识,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,从而更熟悉山西本土的音乐文化。
本课程以课室讲授为主,配合演示法和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,大量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。